
1.个人信息
1.1个人简介
郭晓华,1961年生人,农学硕士,教授,曾任生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。近年来在国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50篇。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,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市各级各类项目近十项。
1.2教育经历
1979年9月-1983年7月,沈阳农业大学,学士
1984年9月-1987年7月,沈阳农业大学,硕士
1.3工作经历
2002年6月-至今,沈阳大学,教授
1997年6月-2002年6月,沈阳大学师范学院,副教授
1991年5月-1997年6月,沈阳大学师范学院,讲师
1987年9月-1991年5月,沈阳大学师范学院,助教
1983年8月-1984年8月,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,技术员
2.科学研究
2.1研究方向
昆虫分子系统学、遗传与基因组学、入侵生物风险评估及预警
2.2承担项目
(1)2011年-2013年,《基于DNA条形码的昆虫分类和系统发育研》,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项目负责人;
(2)2008年-2011年,《玉米、水稻等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》,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,子项目负责人;
(3)2005年-2007年,《外侵有害生物传播持续控制技术研究》,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,转接项目负责人;
(4)1997年-2000年,《保护地蔬菜生产配套码技术研究与开发》,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,子项目负责人。
2.3学术交流
(1)2010年11月,受邀参加香港第九届亚太人类遗传学大会(9th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Human Genetics 2010),以论文集和Poster形式交流论文
(2)2013年9月,受邀参加英国人类遗传学大会(British Human Genetics Conference 2013),以Poster形式交流论文
(3)2009年8月,参加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,以论文集形式交流论文
(4)2008年4月,参加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,以论文集形式交流论文
(5)2001年9月,参加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,以论文集形式交流论文
3.教育教学
3.1招生信息
招收硕士7人
3.2本科生授课课程
《遗传学》、《生物专业英语》
3.3研究生授课课程
《现代生命科学进展》
4.社会兼职
(1)辽宁省遗传学理事会,理事;
(2)辽宁省细胞学会第一届理事会,常务理事;
(3)辽宁省昆虫学会第七届理事会,常务理事;
(4)教育部生物学学科评审专家;
(5)教育部学位中心硕士论文评审专家;
(6)辽宁省生物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,委员;
(7)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本科专业评估,专家;
(8)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评审专家;
(9)沈阳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评审专家;
5.论著成果
5.1出版著作
《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概论》,辽宁大学出版社,2002年出版5.2发表论文
[1]郭晓华*.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.生态学杂志,2012,43(2):189-194
[2]郭晓华*,张 媛,刘广纯等.丽金龟亚科Rutelinae部分种类16S rRNA-ND1基因序列分析,沈阳农业大学学报,2012,4(2):189-194
[3]Na Sun , Xiaohua Guo*,Guangchun Liu .Sequence Analysisof mtDNA COIGenein thePartial Species ofScarabeoidea.9th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Human Genetics,2010(Corresponding author)
[4]李蓓,郭晓华*,刘广纯等.嗡蜣螂属Onthophagus十二种蜣螂线粒体COI基因的DNA条形码研究.应用昆虫学报,2013,50(1):109-118(通讯作者)
[5]张媛, 郭晓华*,刘广纯.DNA 条形码在鞘翅目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.应用昆虫学报,2011,48(2):410-416(通讯作者)
[6]方晨晨,郭晓华*,刘广纯.基因序列在金龟总科(Scarabaeoidea)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.应用昆虫学报,2012,49(4):1048-1055(通讯作者)
[7]孙娜,郭晓华*,刘广纯.金龟总科部分种类COI基因序列分析.沈阳农业大学学报,2009,40(6):688-692(通讯作者)
[8]李春风,郭晓华*,刘广纯.辽宁省金龟总科昆虫的区系研究.沈阳农业大学学报,2014,45(4):413-417(通讯作者)
[9]郭晓华,江丕文,昌恩梓.松材线虫入侵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研究.辽宁林业科技,2008,5:5-8
[10]郭晓华,孙娜,周兴文.我国外来生物入侵预警系统的构建策略.辽宁林业科技,2005,5:55-57
[11]郭晓华,孙 娜,张媛.基于细胞色素氧化酶I亚基基因的动物分子系统学概述.生物学教学,2009,34(10):8-10
[12]郭晓华.锤头核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.解剖科学进展,2000,3:205-209
[13]郭晓华,蔡淑频.HIV-1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.解剖科学进,1997,1:19-24
[14].郭晓华,昌恩梓,冯典兴.线粒体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.生物学通报,2006,41(5):10-12
[15]郭晓华,蔡淑频.人类mtDNA分子生物学机制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.中国老年学杂志,2004,11:988-990
[16]郭晓华,江丕文.人类线粒体DNA的分子遗传特性.生物学通报,2003,38(12):19-20
[17]郭晓华,那宁馨.新疆杨的组织培养研究.中国农学通报,2002,18(3):25,95
[18]郭晓华,那宁馨,陈桂芳.盆栽断枝非洲菊大花突变种的组织培养.中国农学通报,2000,5:63-65
[19]那宁馨,郭晓华,齐淑艳等.木立芦荟和三角芦荟的组织培养和低成本快繁.沈阳农业大学学报,2001-04,32(2):107-109(通讯作者)
[20]那宁馨, 郭晓华.辽东木忽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.中国农学通报,2002,18(4):52-53(通讯
作者)
[21]郭晓华.生态因子对玉米产量的调控作用.生态学杂志,2000,1:6-11
[22]孙娜, 郭晓华, 张媛.AFLP 技术在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.沈阳大学学报,2009,21(4):72-74
[23]郭晓华.孙娜,张媛.线粒体CO I 基因在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.国际遗传学杂志,2009:32(5):79-81
[24]齐淑艳,郭晓华,赵明.CO2 与 O3 浓度升高对入侵植物牛膝菊叶片形态特征的影响.东北师大学报(自然科学版) .2009, 41(2) :149-153
[25]孙振华,郭晓华,刘广纯.基于线粒体16S rRNA序列的鳃金龟亚科5族种类的系统发育研
究(鞘翅目:金龟科)沈阳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3,25(3):177-183(通讯作者)
[26]贾晨曦,郭晓华,刘广纯.不同保存方式下金龟甲虫DNA提取方法及28S rDNA序列分析.沈阳大学学(自然科学版),2013,25(6):436-440(通讯作者)
[27]郭晓华,王剑峰.生物科学专业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沈阳教育学院学报,2011,13(5):46-48
[28]郭晓华,王欣强.生命科学信息时代的标志——生物信息学.沈阳教育学院学报,2005,7(3 ):131-133
[29]周兴文,郭晓华.试探人类未来的演化趋向.生物学通报,20007,4(4):12-13
[30]郭晓华,梅广华.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.沈阳教育学院学报.1998 , 3:72-74
[31]郭晓华.人才模式改革探析.沈阳教育学院学报,1998,4:33-37
[32]郭晓华.人类基因组计划(HGP) 的提出及重大意义.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,2002,4(2):114-116
[33]周兴文,张卓,郭晓华.大学生物课程与中学教材知识结构的比较分析.沈阳大学学报,2012,24(3): 18-21
[34]周兴文,郭晓华,张卓.构建科学的课程模块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的探索.2010 ,12( 6):84-86,93
[35]昌恩梓,江丕文,郭晓华.生物入侵与生态平衡.辽宁林业科技,2007,3:53-54
[36]郭晓华,孙娜,张媛.线粒体CO I基因在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.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.吉林延吉,2009,8
[37]郭晓华,孙娜.外侵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的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构建.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.上海,2008,4
[38]郭晓华.生态因子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控作用的研究.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.长春,2001,9
6.荣誉奖励
6.1荣誉
沈阳市三育人先进个人、沈阳大学优秀教师、优秀党员,入选沈阳市高层次人才(拔尖人才)、沈阳市百千万人才工程(千人层次)。
6.2奖励
主讲的《遗传与基因组学》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
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(学术论文)、三等奖(学术著作)各1项
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
辽宁省教育协会三等奖1项